DOA(CAS號103-23-1)是己二酸二辛酯(Dioctyl adipate)又稱己二酸二(2-乙基己)酯【Di(2-ethylhexyl) adipate】的縮寫代號;DOP(CAS號117-81-7)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(Dioctyl phthalate)又稱鄰苯二甲酸二(2-乙基己)酯【Di(2-ethylhexyl) phthalate】的縮寫代號。
增塑劑的縮寫代號在國家標準GB/T 1844.3《塑料符號和縮略語第3部分:增塑劑》中均有明確規定,在《合成材料助劑手冊》、《塑料助劑手冊》、《塑料橡膠加工助劑手冊》、《化工百科全書》、《中國化工產品大全》等書籍中都有描述。如果指的是增塑劑,則DEHA就是DOA、DEHP就是DOP。為什么DEHA和DEHP能被大眾所熟知,前者始于2005年10月的PVC保鮮膜風波,后者盛于2011年5月的臺灣“塑化劑事件”。
2005年和今年兩次搞得沸沸揚揚的“PVC保鮮膜疑云”事實證明“不過是一場烏龍罷了”(見《中國化工報》2013年8月2日報道)。實際上中國臺灣地區企業(如長春企業集團http://www.ccp.com.tw/、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://www.npc.com.tw/)稱增塑劑(Plasticizer)為可塑劑,并沒有塑化劑的叫法。DEHA和DEHP是從英文名稱Di(2-ethylhexyl) adipate和Di(2-ethylhexyl) phthalate演變而來,最先出現在外資企業,在中國大陸地區屬于不規范叫法,南亞網頁上也是用DOP而非DEHP。由幾個英文字母組成的縮寫或者代號在使用上有其特定的范圍,否則就無法確定其真實意思,如DOS,在增塑劑行業指“癸二酸二辛酯”,而在計算機行業指“磁盤操作系統”。規范用語很重要,尤其在科技領域。